开元棋脾院士:国内95%的高端医疗设备依靠进口!为啥医院不用国产呢?

  新闻资讯     |      2024-01-07 10:51

  我国各大医院95%以上的高端进口医疗设备使用率,极有可能切断国产设备的前路。

  明明中国制造的名号响当当,各大医院为何不愿意使用国产设备?中国高端医疗设备研发更新能力不足的原因有哪些?

  关于这件事,院士在公开活动中,讲到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中国国产高端医疗设备的使用率,如今连5%都很难达到。

  全国各大顶尖的医院,比如北京协和、浙江二院、四川华西和湖南湘雅,都非常依赖进口的高端医疗设备。

  在这些大医院里,常规设备的产地大多来自国内。但能够在危急关头救命的重量级设备,几乎都是外国货。

  他首先注意到了呼吸科的ECMO,这是一种能够在体外模拟肺部功能的设备。它能减轻甚至完全承担人体内的肺脏压力,实现体外的正常气体交换和血液驱动。

  2020年,医院里使用频率最高的重症仪器,就是“人工肺”。受到当时医疗卫生大环境的影响,它们几乎每天都在不停地高负荷运转。

  如此重要、事关中国人性命安危的仪器,我们却没能实现国产。医院里的ECMO,几乎全都来自西方国家。

  其实,我们中国的医疗研发团队早就已经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攻坚,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记者相当好奇,访问了部分医院领导和科室主治医生,想知道他们为何不愿意使用国产设备。

  当时中国的研发能力明显不足,可种种重症却不会挑着时候,等我们能力提升了再来。

  心率检测仪、心脏支架、“人工肺”、透析仪器……这些设备,能够救命,我们不能不用。

  久而久之,进口设备的使用规则,我国医护人员已经完全掌握。在医学生学习和岗前培训阶段,他们的标准化技能检验,也是依靠常见的进口设备来完成。

  无论是医疗主力军还是储备型人才,大家都已经习惯了对进口设备的使用。短时间之内应用国产设备,他们根本无法上手。

  就拿“人工肺”来说,部分医院也曾引入过国产品牌。它们与进口设备相比,使用参数不同,按键排列方式不同,具体的操作流程也有差别。

  他们必须保证自己操作娴熟,能尽量快速地从死神手里面抢人。进口设备,他们用起来会更加得心应手。

  此外,即使是那些愿意尊重国产成果、愿意支持国产设备的医生也不得不承认,国产设备和进口设备的使用效果之间,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进口ECMO的换气功能堪称顺畅,完全能够一比一还原一个健康肺脏的功能,不会给病人带来任何副作用,引起身体的其他问题。

  一位接受采访的医生说,他曾遇到过国产设备运作速度过慢,导致病人呼吸衰竭的情况。还好医生及时发现,把病人抢救了回来。

  从医院的角度来看,进口设备能够给他们的工作带来更好的助力,为他们争取更多的医疗时间。

  而从国产设备研发团队的立场上来看,他们在工作过程中,也有许多力不从心支出。

  他们可以依靠自己的努力突破一些常规的研发环节,也可以用国有材料代替部分进口材料。但在核心技术和材料问题上,他们也不得不依赖国外。

  就像ECMO的膜肺,它是实现仪器气体交换的最关键的部件。没有它,“人工肺”就只是花架子。

  美国的医疗巨头3M,是产出膜肺质量最好、能效最优的研发单位。不仅美国的ECMO需要用到它,在世界各国的研发中,它都不可或缺。

  因此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摆在我们眼前,中国尽管能实现部分医疗设备的国产化,也很难实现国产设备零部件的完全国产化。

  供应商无法及时准确地满足采购方的需求,自然而然,供应商会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所淘汰。

  也正因为这各式各样的原因,我们的医疗系统,对进口高端设备的使用率才会在95%的水平线上久居不下。

  其实除了全国知名的三甲医院之外,就连地方性质的小医院,进口设备也都普遍存在。

  这些设备进口费用极高,日常维护和使用所需的成本也非常高昂。这部分费用,自然会体现在病人的医疗花费当中。

  “中国的高端医疗设备,现在还是无法完全覆盖中国人自己的医疗需求。我们不得不承认自己的不足,哪怕这让人很痛心。我们需要时间,需要不断的实验。”

  中国的制造业虽然在世界范围内赫赫有名,但那大多集中在基础用品层面。事实上,高精尖产品的制造工作,我们还有很多难关需要攻克。

  某一项设备,从决定研发开始,到设计大概的研发思路,再到不间断的实验和调整,最后形成成品,这需要相当漫长的周期。

  比如我们大量进口的人造血管,它用了研发团队100多年的时间,才拥有如今这样标准的、成熟的模样。

  现阶段,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我们能够取得相当显著的成果,已经算是很有意义的事业。

  所以即使国产设备的利用率不高,我们也不能灰心。坚持研发,对未来充满信心,这才最为要紧。

  医疗设备研发,利润空间相当透明,也相当有限。对于已经实现市场化的医疗企业来说,没有利润,他们在做研发的时候就没有动力。

  目前已知的部分国内医疗企业,大多都是以国外医疗设备的经销商或者代理商身份起家。

  他们利用自身的渠道资源,以相对较低的价格从国外购入医疗设备,在用市场价或者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把设备卖给国内医院的采购商。

  在做生意的过程当中,他们有大量的机会接触先进的医疗设备,也能得到近距离接触和观察设备结构以及内在运行方式的可能。

  在国外提供了蓝本的情况下,他们的下一步,就是一边继续当中介,一边尝试着通过模仿的方式仿制高端医疗设备。

  万事开头难,在迈出第一步之后,之后的技术创新之路,永远都会比刚开始容易。

  只是,随着研发工作的深度化,许多企业负责人发现,他们每一季度赚到的钱,远远不如之前那么多,操的心受的累反而更多了。

  目前,中国的大小医院,只要有采购高端医疗设备的需要,还是会优先考虑进口设备。

  在生产对消费造成影响时,消费也会对生产起到反作用力,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困境是客观存在的,谁也不能漠视。但身处困境之中,我们也要有破局的勇气,继续坚持在更有意义的事业当中。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fei-te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