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范文10篇

  开元棋脾官方网     |      2024-01-27 23:11

  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全站的共同努力,我站于月日至日,在宾馆圆满完成了军区所医院医疗设备采购任务。从受领任务到大会结束共天。招标采购套(件)设备,分包,预算总金额为万元。共家供应商购买标书,进行了包(次)的响应性投标,家供应商成交包,设备成交数量台,成交金额万元,节约经费万元,节支率为%。在包中:有包按招标程序评标确定了中标供应商,有包转为议标。在67包中:其中63包因投标商不满三家转为议标,剩余4包情况是:第10包部分投标供应商的设备不响应技术参数,第48包、14包投标价格超预算,第94包投标价格超预算且不符合技术参数要求,经各评审小组研究,也转为议标。在67包议标评审中,共有58包成交,未成交的9包情况是:第14包、48包、75包、106包因超预算流标,第8包、94包、112包、46包有一台设备不响应技术参数而流标,第61包为“试”字号产品而流标。第19包、25包、101包无供应商投标废标,第111包用户取消计划废标。第109包、105包按用户要求各跟标一台设备。

  这次招标,正值我站大项任务多,时间紧、业务人员少的情况下展开的,加上医疗设备专业性强、技术参数严、种类多、难度大、动用金额大、涉及的医院多的实际,我们多次进行动员教育,认真搞好思想发动,使大家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协调意识、团结意识、奉献意识,进一步突出业务工作的中心地位,在人财物上向中心工作倾斜,把部门的工作进行整合,集合成全站的工作,做到全站一盘棋,同唱一步曲,上下互动,使我站承办的医疗设备招标完成的比较圆满,各级都比较满意。

  我站于2006年月日接到下达的2006年度医疗设备采购任务后,迅速采取有力措施,翌日即组织有关人员召开业务会进行分析研究,做到了对采购计划实施心中有数。一是成立了站领导组长,业务一室主任二室主任为副组长的采购领导小组,下设材料组、会务组、财务组、报道组、保障组等五个组织,明确了招标采购工作规程和各阶段的主要任务及责任、完成时限,制定了采购实施方案。3次召开协调会,部署工作,制订措施,出台方案,从人力、物力、财力向招标工作倾斜;科学拟订《招标文件》,招标文件是我们搞好招标采购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为此,我们组成了招标文件起草小组,对标书进行多次修改完善,多次征求部里的意见,和用户数次核实相关的技术参数,避免参数带有倾向性并统一了资质要求;12日前,二次在站四楼进行招标采购演示,确保设备完好;搞好宣传,在《中国财经报》、《中国医药报》、《中国政府采购网》、《物资采购网》、《东北新闻网》等媒体上招标采购信息,使更多的供应商前来投标;站领导小组多次听取各小组的工作进展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尤其是在招待、车辆保障、预订车票等工作上,都严格把关,确保了整个采购工作平稳展开。

  为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在总结去年医疗设备招标的基础上,提出了大量合理化建议,创造了良好的招、投标工作环境,确保了招、投标工作的顺利进行。一是利用采购网站进行公示。对所有医疗设备的技术参数、指标及评标结果等项工作通过部里采购网站进行公示,接受所有供应商的监督、咨询、申诉、举报,尽可能避免或减少人为因素;在评标小组5个组长的分配上,评标委员会在监督组的监督下,评标前十分钟抽签决定,保证了评标的公正性。二是进行封闭评标。手机由专人统一保管,切断评委与投标商的联系;三是制定严格评标标准。按资质评审、商务评审、技术评审等五个方面制订了具体的评标原则,评标专家对所有评标供应商按照评标原则打分,定出入围供应商,对所有入围供应商进行性价比对照后确定出中标供应商。

  去年投标过程中,针对投标供应商对招标流程、要求、原则不甚了解,影响招标的质量这一实际问题,我们专门在网上公布了2部咨询电话,对购买标书的供应商我们讲清招标原则、投标过程中注意事项和要求,耐心解答供应商提出的各种问题,使他们不仅购买了标书,更是获得了部队的信誉。对标书相关内容做更改时,我们都及时通知供应商,确保供应商能掌握最新的变动信息。通过我们大量的工作,增进了我站和投标人的相互了解,加深了彼此感情,提高了供应商投标质量,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废标、弃标的发生率。

  (一)做好中标后的后续工作。中标结果公布以后,我们将向中标和落标供应商分别发通知书,协助医院签订购销协议、履约保证金的收取,以维护供需双方的利益。

  (二)监督检查履约情况。我们将协助有关部门对医疗设备集中招标采购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在招标采购中供货不及时、拒不签合同的违约行为我们将报部里,取消参加部队的招标采购活动。

  每日检查。我院要求由设备使用人执行,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无法解决的,上报设备科,由设备科解决。定期检查。我院要求由设备使用人和设备科维修人员执行,对医疗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及时排除存在的隐患问题,延长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

  新设备安装完毕后,由厂方工程师对维修人员和使用人员进行培训,并由设备科工程师定期对使用人员进行考核。我院安装新设备时,要求设备科安排一到两名维修人员到场,接受厂方工程师的培训,遇到不懂的问题随时提问,把握设备的使用注意事项和一般故障的排除方法。出现设备故障时要做到随叫随到,及时处理,对于不能及时或无能力处理的故障应及时报告科长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维修工程师负责指导和协助使用科室做好医疗设备的日常保养,确保医疗仪器设备处于安全、准确和可靠的工作状态。维修工程师负责指导培训医护和医技人员使用医疗设备的技术,提高医务人员正确使用医疗设备的能力。定期巡检是对医疗设备定期进行的维护、保养以及检修,通过现场查验及看、听、闻、摸等方式来判断确定设备的运行现状,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有即刻停止使用的权利,对需要维修或保养的设备,要及时向设备使用科室提出维修或保养意见,并同时向使用科室及本科室领导汇报。我院要求设备科制定严格的定期巡检计划,每个季度对全院的医疗设备进行一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或上报领导。加强维修管理制度,虽然医院的管理制度及规范已经趋于完善,但是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制度却一直是个死角,甚至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医疗设备是医院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能大大提高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效率[1]。但正是医疗设备的精密程度的提高使其维修面临诸多挑战,对医疗设备维修人员的维修技术及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医院在购入医疗设备后的使用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对设备后期管理与维修维护[3]。医疗设备的管理工作中存在轻维修重采购、轻管理重装备、轻工程科室重医疗科室等情况,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设备后期的使用效率,更为甚者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1)医疗设备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我国医院医疗设备工程技术人员在医院的地位较低,有较少的话语权,待遇和地位都与临床一线有较大差距,最终导致专业技术人才紧缺,整体人员技术水平不高。(2)医疗设备维修制度不健全。大型综合医院一般都设置医学工程类科室,但是级别较低的医疗机构一般不专门设置医疗设备管理部门,更没有健全的维修管理制度。(3)高端医疗设备多应用厂家保密的高精尖技术,因此医院内部工程技术人员可进行自主维修的内容较少。(4)设备维护、维修方面的资金投入较少,专业维修工具、专业测量设备以及设备维修配件储备少,不能及时有效的保证设备正常运转。(5)医疗设备工程技术人员没有继续教育途径,各个医疗机构在医疗设备工程技术领域的学科建设、职业发展、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等各方面没有统筹安排考虑,使人员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继续教育,技术手段和知识结构停滞不前[4]。

  建立完善维修制度,明确医疗设备维修流程。包括设备维修申请、维修工作流程、维修费用支付、设备维护保养流程等所有工作环节。根据明确的工作流程和制度,医疗设备维修效率高、维修质量好,才能保证医疗设备的使用率[5]。建立完善的维修工程师岗位职责,明确工作职责包括:参与设备场地准备,协助设备生产厂家全程参与设备的安装、调试和验收,全面掌握设备的特点、工作原理、性能指标、维修保养的特点[6]。建立医疗设备的三级保养制度,明确维修责任,将维修工作分工落实到人。安排医疗设备维修人员经常到各个部门了解仪器的运行状况,对医疗设备及时进行保养和维护,对操作人员定期进行考核,加强技术人员的维修技术培训。只有管理到位,医疗设备才能线]。建立医疗设备主动巡视制度。为了保证设备使用率,提前发现设备故障及使用安全隐患,应建立医疗设备的主动巡视制度。技术人员定期到临床科室进行设备完好率检查、开机检测、使用巡查、故障检查,提前发现设备问题,及时解决,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使用率。以我院为例,对维修工程师以责任科室划分,每名工程师定期对自己的责任科室进行主动巡视,将巡视的问题进行详细记录,并对问题进行逐一处理。我院主动巡视类型主要分为:(1)常规医疗设备全院巡视,即对全院所有科室每台医疗设备进行大巡视,每季度巡视1次;(2)抢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巡视,抢救类设备包括呼吸机、除颤仪、负压吸引器、心电图机、洗胃机等,由于生命支持类设备需要处于随时备用状态,每月巡视1次;(3)重点科室医疗设备巡视,每月巡视1次;(4)放射设备机房环境巡视,放射类设备对使用环境的温湿度要求较高,为了保证放射类设备正常使用、降低故障率,对放射设备机房环境每月巡视1次;(5)医用冰箱设备巡视,我院为每台医用冰箱配1个冰箱温度计,使用科室每天记录医用冰箱使用温度,维修工程师每月对温度进行记录及对冰箱使用状态巡视1次。坚持医疗设备维修有详细的工作记录,包括纸版档案及电子化工作档案。维修申请、设备故障现象描述、维修处理方法、维护保养处理、设备巡视等有完整记录,建立维修工作记录数据库,使维修数据可查询。我院建立了医疗设备维修网络电子数据库,从科室维修申请,到医疗设备故障现象、维修过程、维修费用记录均进行详细记录,维修记录与具体医疗设备一一映射。授权人员均可进行查询及记录,使维修记录更全面详细。

  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分为日常维护和定期维护。日常维护是一项基础维护工作,由设备操作人员进行,每天需要核查设备使用条件的温湿度,保持设备表面及周边环境清洁,核查设备的各项使用功能是否都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定期维护是医疗设备工程技术人员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检查及测量。以保证其处于正常运转状态。如高频电刀设备的定期维护,每年需要对该设备的各项技术指标参数进行专业的测量,对不在正常状态的设备进行提前维修,确保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故障现象[8]。

  医疗设备维修工程技术人员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技术数据库,不断创新维修方法。在医疗设备的维修过程中,有许多配件很难买到或价格过高,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们工程技术人员充分发挥创新能力自行加工制作配件。充分考虑配件的使用条件,达到设备要求的功能需求,并满足使用质量和精度要求的自加工配件即符合使用标准。除了更换设备故障配件维修,医疗设备还经常在电子线路板方面发生故障,工程师可以对原电路板的功能及相关技术的参数进行电路分析,在确保设备使用安全性和实效性的前提下用自设计电路板替代原电路板。这需要工程技术人员掌握较高的电子技术、理论知识,并有一定的维修经验和严密的逻辑思维。现代化医院的特点是信息化、网络化,因此医疗设备维修保养及管理也应实行创新化管理,采用网络信息系统,将维修工作记录电子化并放到医院网络服务器中进行存储,使设备信息、维修记录的数据采集、数据查询更快捷准确。

  各医院的实际工作情况有所不同,因此在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工作中应该有不同的侧重点,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对医疗设备维修工作做出相应的改进。

  [1]易瑛.医疗设备维修的组织与管理[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4):281-282.

  [2]李建军.基层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模式探讨[J].医疗装备,2015,28(9):117-118.

  [3]许盛.浅谈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的创新思维[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0):295.

  [4]华德茂.新时期如何强化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管理[J].医疗装备,2014,27(11):55-56.

  [5]于忠江,于成龙.加强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提高维修技能[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159-160.

  [6]杨永梅.医院如何加强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3(3):348.

  [7]赵坚.我院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16,31(2):159-160.

  医疗设备档案是指在医院购置维护医疗设备过程中,整理形成的包括申请、论证、采购、验收、付款、维护、转科和报废等资料[1],而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则是对医疗设备档案资料的搜集、分类、统计分析、归档以及利用的工作[2]。医疗设备数量繁多,种类多样,使得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复杂烦琐,这其中还涉及了许多理论和方法,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管理,得出的成效是不一样的。哪种方法更科学,哪种方法更适合自己医院,是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员每天都要思考的问题。只有找对了方法,才能将医疗设备档案管好用好,最大限度发挥档案的作用,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率和经济效益[3]。

  随着医院现代化的发展,医疗设备日益增多,现代化医疗仪器设备成为医院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高、精、新技术应用于医学教学、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成果[4]。医疗设备不仅品种繁多,而且寿命长短不一,如何才能把医疗设备管好用好,必不可少的需要建立医疗设备档案,档案内放入所有与本设备有关的文档资料,力求让设备从立项到报废的每一个过程都一个详尽的记录,并且整理归案,一机一档。这样不管医院的设备有多少台,类型有多少种,我们都可以通过设备档案知道每台设备目前的情况,做到多而不乱,繁而不琐。

  医疗设备档案的建立过程实际上就是文档资料收集过程,在立项后建档,在运行中完善,这是一个持续以恒的工作,需要档案管理员做到细心细致,一丝不苟,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完整的设备档案。2.1建档。我院采用一机一档的管理模式,建档时间是设备立项后论证前。预算为2万元以下的建立小档案,一个档案一个文件夹,按采购时间有序放置,以小型设备的方式管理。对于预算为2~50万元,建立中档案,一个档案一个文件袋,文件袋上按规则编号,按编号有序放置,以常规设备的方式管理。对于预算在50万以上的建立大档案,一个档案一个文件盒或多个文件盒,文件盒上也按一定规则编号,并按编号有序放置,以大型设备的方式管理。2.2收集。[5]无论是小档案、中档案还是大档案,都必须要收集以下基础资料。立项资料:设备申请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各级领导审批文件。采购资料:设备论证表、设备技术参数表、供应商投标文件、供应商资质文件、发票复印件。安装验收资料:验收合格书、出库单、培训考核表、资料交接确认表。随机文件:设备的装箱清单、合格证、使用说明书、操作手册图表。设备照片:设备外观照片、设备标签照片(记录设备的品牌型号和序列号等)。运行资料:设备使用记录、设备维护保养记录、设备维修记录、设备转科记录、设备报废记录。而由于不同价格设备的采购方式不一样,3种档案的资料会存在差异。2.2.1小档案。小档案保存的都是小型设备的文档资料,这类设备一般通过询价采购方式购进,因此采购资料中会有一个询价采购汇总表用以记录各个供应商投标的品牌型号以及报价售后等,询价采购小组会把中标结果写到汇总表上并签字确认。2.2.2中档案。中档案保存的是常规设备的文档资料,我院采购文件规定常规设备(2~50万元)都要经过党政联席会审批并进行院内洽谈和签订合同,其中档案包含的文件还有:(1)立项资料,党政联席会纪要;(2)采购资料,院内挂网通知、洽谈会资料(供应商签到文件、设备评分表、会议纪要等)、合同;(3)运行资料,计量记录。2.2.3大档案。大档案保存的是大型设备的文档资料,我院采购文件规定大型设备(50万元以上)采购前都需科室先打报告申请,审批通过后下一步要上设备委员管理会对此设备进行讨论,讨论通过后还需上党政联席会最终确定,之后才能进行招标流程。由于流程繁多,其中产生的文档资料也会比常规设备多,档案里包含的文件还有:(1)立项资料,设备管理委员会纪要、党政联席会纪要等;(2)采购资料,设备科前期调研分析报告、招标相关文件、合同;(3)安装验收资料,报关税资料(进口医疗设备必备);(4)运行资料,计量记录。2.3编号。医疗设备的数量和类别众多,为了避免按照常规方法编号,出现编号内容不明确的情况,我院紧紧追随政府政策步伐,围绕“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办法”以及“医疗器械临床安全使用管理规范”,依照医疗器械68分类方法,对医疗设备档案进行编号,68编码分类见图1,详细格式是“68XX-XXXX-XXXX”,表达的含义是“68分类编码-此分类下的序号-总序号”,同时在档案侧面写上使用科室名称和医疗设备名称。通过这种方法编号,确保了档案有序管理并方便查找。2.4建立电子文档。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互联网社会,如单单只靠纸质档案对医院的医疗设备进行管理,那是远远不够的。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模式尽管有不可代替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它的弊端也日渐明显。如不便查阅、统计麻烦等纸质文档管理上的问题成了设备科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因此,必须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电子档案,不仅要将每台医疗设备的基本信息都录入进去,还要尽可能将设备的申购、论证、采购、合同、验收、付款等等纸质档案上传到电脑上,依靠电子档案对设备进行统一规范管理,能有效防范资产流失,保障资产安全。与此同时,于每个设备都打印一个相对应的档案标签贴于设备面上,标签上打印有设备的基本信息,并有一个独立的设备二维码,通过扫取二维码,我们就能在手机移动端对设备进行查询、报修、盘点等操作,让每次维护保养都保存了一个详尽的记录,从而使设备科的工作更加高效和方便。见图2,图3。

  3.1难点。档案工作建档是基础、管理是关键、利用是目的。但由于不能直接创造效益,档案管理在整个医院工作中往往不受重视,重医疗而轻视档案的状况普遍存在。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在工作中反映出来的难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对于医疗设备档案管理,上级部门出台的管理文件较少,缺乏规章的指引,医院对设备档案管理的重视不够,院内也没有一份针对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详细制度。因此不同单位,不同设备收集的资料会存在很大的差别,存在一定的随意性,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管理混乱。(2)建立完整档案的周期过长,医疗设备档案难确保完整性。与其他档案资料不同,医疗设备档案包含医疗设备从申购到淘汰报废整个过程的资料,是一台医疗设备的户口簿。建立一个完整的医疗设备档案,少则五年,多则十多年,所以设备档案一般周期较长,保持资料的完整性存在一定的难度[6]。(3)档案管理重视程度不够,档案管理团队部分人员管理意识不强。医疗设备档案中动态资料占据较大部分,其中包括计量资料、日常维护资料、维修记录等,这些动态资料涉及全院的每个设备,需要靠各科室设备管理员以及维修工程师定期提供。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动态文档的收集不受设备管理员和维修工程师的重视,因此部分动态资料收集起来存在一定困难,往往会出现收集不全、各科室管理员懒于记录的情况。3.2建议。(1)加大对医疗设备档案的重视程度,组织相关部门举行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协谈会,讨论编写相关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制度,建立有利于医院长远发展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体系,明确档案管理的内容,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做到有规可遵,有章可循。(2)设立兼职的医疗设备档案监督管理员,其职责主要是监督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团队进行有序的档案管理,并对每个设备档案文档的收集情况做一个详细的记录,并定期对医疗设备档案进行抽查,特别是临床科室的日常维护记录,维修记录等资料,如有发现不规范的地方要对相关的管理人员进行警告并报告设备科科室主任。如果同一科室一年3次查出档案有问题,就要对相应的设备管理员进行相应的处罚。(3)加强培训,转变观念。每年定期召开档案管理团队的会议,总结每年档案管理的工作情况,并对各级人员进行管理再培训,提高对医疗设备档案的重视程度,特别要增强动态资料的收集、管理意识,真正将设备的需求、论证、验收、运行、维修情况真实地反映在档案中。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是一件烦琐且困难的事情,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很多困难,我们一定要学会边工作边总结边改进,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一定会将医疗档案管理得井然有序,越来越好。

  [1]钟铁军,赵建中.总装直属部队医疗设备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思考[J].医疗设备信息,2004,19(12):55-57.

  [2]陈宏文.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07,28(3):46-47.

  [3]白香梅,夏慧琳.谈医疗设备档案的建立与管理[J].医疗设备信息,2003,18(10):59-60.

  [4]陈郁韩.医疗设备档案的建立和管理[J].医疗设备信息,2004,19(10):60-61

  [5]谷红梅,李向东,云庆辉,等.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改进措施[J].中国医学装备,2012,9(12):92-93.

  科技的进步促进了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医疗技术的需求也推动着科技的发展,大量的新技术应用于临床医疗,使得医疗设备不断推陈出新,医院为了更好地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也加快了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一些技术落后、性能不佳、使用长久且存在缺陷的设备也逐步被淘汰和报废[1]。设备处作为医院的医疗设备管理部门,应当思考如何界定和评判设备的报废条件,采取何种有效的报废管理程序,报废设备能否再利用或采取何种方式处置等问题。我院通过近5年来的摸索和实践,总结了一些医疗设备报废管理方面的经验,通过建立合理的报废程序和严格的报废管理制度,提高了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发掘了报废医疗设备的残值效能。现报道如下。

  (1)医院医疗设备使用部门固定资产管理观念淡薄,报废设备随意,对于设备是否符合报废条件概念不清。部门之间设备的调拨未及时履行转账手续,设备损坏后未及时办理报废手续,随意处置,导致报废时有物无账、有账无物的情况时有发生。(2)医院对报废医疗设备的处置变卖存在随意性,报废设备的残值得不到科学评估,处置方式比较简单,导致有的报废设备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利用。(3)政府国资管理部门对医院报废医疗设备的审批手续环节多且效率低,一些设备医院报废手续已办好,但由于国资管理部门未最终审批导致医院无法及时销账,报废设备堆积库房,不仅占用场地而且可能失去最好的处置时机。(4)现有的医疗设备处置管理法规限制了医疗单位的报废设备处置,不利于挖掘报废设备的潜在价值。

  医疗设备是医院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种类多、价值高,安全可靠地应用于临床是其存在的先决条件,使用中如出现技术指标和功能偏差,并通过各种方式途径不能有效解决,则医疗设备管理处就应当对该设备进行论证评价,考虑是否进入报废程序[2]。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2004年颁发的《中央国家机关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中界定了医疗设备报废原则: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提高资产使用效益,防止和杜绝资产浪费与流失[3]。我院在遵循医疗设备报废原则的前提下,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反复实践,总结出了医疗设备报废的一系列条件,满足其中一条即可以进行报废申请:(1)设备超过设计使用年限,外观残旧,外壳破损严重,相关附件也存在损耗,虽然功能基本可用,但继续使用可能导致医疗安全隐患。常见设备如监护仪、微量注射泵、水银血压计、亚低温治疗仪等。(2)出现重大故障,维修成本过高超过设备残值并且修复后达不到相应的效益。如电子内镜破损进水,导致镜子内部电路短路和CCD损坏,维修费用高于镜子折旧后的净值,可考虑申请报废。(3)因设备结构陈旧,技术性能明显落后,与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不相适应,继续使用将会影响临床诊断结果和治疗效果,可以采取报废处理。例如,医院较早购入的螺旋CT、黑白超声等。(4)因厂家无零配件供应,造成设备无法修复,只能予以报废处理。我院购买的一台某国外的内镜清洗消毒机,主要部件损坏后因全国已无商家,导致部件不能购买到,最后设备只能报废。(5)设备性能参数计量检测不合格,经过维修后也达不到国家法定计量标准的设备或器械应予以报废。如氧气流量计、血压计、X线医疗设备报废程序

  使用科室对符合报废条件的医疗设备可以进行报废申请,申请时应详细填写报废申请单,包括设备名称、型号、启用日期、价格、报废理由,然后由使用科室负责人签字后提交到设备处[4]。设备处收到报废申请单后,组织工程师对报废设备进行技术鉴定并给出报废意见(高于10万的设备须单独详细写明报废理由),设备处负责人审批签署报废意见后上交分管副院长审核,最终由院长审核签署报废。报废申请单通过各级领导审核签字后再交由设备处,单价5000元以上的设备报废,还需汇总报当地国资部门审批,最后由设备处将报废设备从医院资产管理账上销账。报废的设备需及时拆卸并保证主机和附件完整,然后运至设备处报废设备仓库暂时保管,最后通过合理的途径处置掉。

  4.1医院内部部门之间资产转移。一些科室提出报废的设备是由于使用长久、技术落后需更新换代或是附件损坏等原因,通过技术鉴定和维修后能恢复其功能,而有些需要该类设备的科室又对技术参数要求不高,此类报废设备可以通过设备处以资产转移的方式转到相应科室[5],审计科对该类设备免除折旧,发挥设备余热,为医院节约购置费用。4.2余值变卖。故障维修成本高于余值的设备,医院只能作为废品处置,但对于一些厂家或者维修公司可能还有利用价值,可以通过估价变卖的方式,将该类设备充分变废为宝,物尽其用。例如,我院2011年将一台1997年购入的已报废的日立全自动生化仪以5万元卖给了一家生物技术公司。4.3拆卸配件。医疗设备的维修配件价格往往很高,有的设备报废了,但医院还有相同型号的设备在使用,可以将该类设备尚好的配件或是电子线路板拆卸下来并登记保管,作为维修备件,充分利用报废设备的残值。我院将监护仪、掌式血氧仪、电子血压计等使用量较多的设备,报废后拆卸有利用价值的部分作为配件,方便了维修也节省了费用。4.4废品处置。对于无利用价值的报废设备只能当废品处置,但要对废品处置的设备和购买废品的人员或是单位进行登记,防止该类设备流入不正当渠道,造成安全隐患。

  医疗设备的报废管理是医院设备管理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一项严肃细致的工作,通过医院内部建立一套完善的医疗设备报废程序和制度,严格把关设备报废的申请和审核。政府国资管理部门通过科学论证,制定合理的报废管理制度并建立报废设备的流通转移平台,医院设备处对报废设备的处置途径进行合理考量,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整个医疗设备生命周期的效能,还可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于京杰,戚仕涛,王羽.医疗设备报废的科学管理[J].中国医疗设备,2008,23(1):73-74.

  [2]胡玉华,童其荣,方洪兴.10万元以上医疗设备经济效益分析[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10):51-53.

  [3]张可骢,王丽丽,贺文钧.医疗设备报废的政策研究[J].医疗装备,2007,20(3):37-38.

  [4]金鑫,龚纯贵.浅谈医疗设备报废制度的建立与实施[J].中国医学装备,2014,11(8):82-84.

  要保证医院诊疗服务的正常开展,保证医疗设备充分发挥效益,必须加强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不断提高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水平。医疗设备维修管理要把握好的几个环节现代医疗设备是集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超声技术、核物理技术、光学技术、新材料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等一系列高新科技的综合体现,这就给医疗仪器装备的维修带来了巨大的技术困难,使维修技术人员要面临着如何适应这种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的新的挑战。维修人员要面对快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现代仪器原理的仪器构造,大量的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应用,快速发展新产品,所对应的技术挑战,不是个别工程技术人员个人努力所能应付的,而应依靠设备维修管理的系统工程来解决。设备维修管理最核心的是维修队伍的建设,要搞好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①领导重视是关键:医疗设备,特别是大型医疗设备在医院总体水平上所能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缺少大型医疗设备,医院医疗水平的提高就会受到限制。为此,医院领导会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增添必要的大型医疗装备。但在重视引进大型医疗设备的同时,医院领导更应该重视维修人员队伍的建设,把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工作纳入医院总体建设的轨道,使设备、人才、管理三者成为医院建设的三大支柱。要管好用好现有的医疗设备,充分发挥投入资金的最大效益,必须创造必要的工作环境,通过多途径提高维修队伍的素质。②人才培养是基础:医疗设备维修队伍既要有合理的人才结构,还应保证人才相对稳定,以便不断积累经验。

  随着医院医疗设备的增加,规模的扩大,要抓好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首先,要建立健全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制度,如设备保养维修制度、设备保养维修责任制度、设备保养维修监督制度、设备档案管理制度等。其次,要加大临床、医技科室对维修工作的监督和制约力度,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位。再次,要教育维修人员树立为临床各科室全方位服务、为设备服务变为病人服务的观念,对维修工作要严格落实维修登记制度,不但要有个人工作量记录,而且必须建立医疗设备维修记录,对维修设备的故障现象原因、维修经过、更换元器件或部件名称、数量及准确位置、维修人员、维修时间及维修效果等进行详细登记,养成照章办事的良好习惯。④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是根本:由于医疗仪器装备工作具有服务于临床医疗工作的特点,要求维修人员随叫随到,并具有维修快速、准确的熟练技术。维修工作需要维修人员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积极的工作态度和精湛的专业技能。因此维修人员不但要热爱自己的本质工作,努力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克服工作中的因难,创造性完成各项维修工作。各级领导不但要把维修工作位置摆正,还要重视培养维修技术人才,为顺利完成维修工作创造有利条件,以实际行动支持维修工作。医疗设备维修工作是一项综合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是医疗设备管理的最为重要环节,是保证医疗设备正常运转,提高设备完好率和使用率的关键,医院管理者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转变管理理念,克服只重使用、忽视维修的错误思想,切实加强对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不断提高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水平,切实抓好维修管理工作,使医疗设备更好地服务于医疗事业,为医院增收节支。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现代医学发展也越来越快,急救医学近20年就发展到很高水平,它的发展离不开急救医疗设备的保障[1]。本研究首先介绍了急救医疗设备的概念以及分类,然后重点探讨了设备的管理、安全风险、保养维修以及应急预案等内容。

  从狭义上讲,急救医疗设备指的是医护人员在救治患者或者是诊断病情的过程中使用到的医学设备,绝大部分医疗设备是每个医院必备的设备[2]。广义上讲,用于紧急情况,短时间内救命的医疗设备都是急救医疗设备,其中主要有运输工具和传达信息的设备。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急救设备通常属于是狭义范围。急救医疗设备有多种,分类的方法也没有达到统一,归纳来说,医学中通常根据急救医疗设备的用途不同将其分为3类:(1)急救诊断类设备,主要包括有心脑电图机、血糖仪、血液分析设备等;(2)急救治疗类设备,主要有呼吸机、血液净化设备、骨折固定装置等;(3)急救监护类设备,主要包括动态心电图、监护仪。

  2.1租赁管理。虽然大部分医院都引进了大量先进的设备,但是这些设备的租赁管理制度却并不完善,为了合理的利用这些设备,避免出现浪费的情况,三甲或者三甲以上的医院成立了设备调配中心,负责租赁管理设备的工作[3]。大部分医院的具体管理方案为:购进一些常用的急救设备放在供应中心,比如监护仪、呼吸机、输液泵等,急诊科等急救科室需要配备较完备的设备,其他科室则配备最基本的设备即可。采用租赁的方式来调配急救设备,即某个科室需要使用急救设备,则需要先向供应中心的管理人员提出书面申请,管理人员验收并签字之后发放设备,医护人员使用完毕之后按时归还并在归还单据上签字。为了加快设备的周转,提高使用的效率,使用设备的科室需要支付一定的折旧费,其金额各个医院规定的不同,一般按照折旧费略高于双倍余额递减法的基准额的原则。由供应中心统一管理急救医疗设备具有诸多优点,能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提高设备使用率等,但是其中需要注意的地方有几点:(1)设备的使用次数多,非常容易损坏,所以要求管理人员在验收时要严格检查设备的完好性;(2)制定较高的租赁费用,避免出现有些科室租走设备后不爱惜设备,甚至不归还的情况;(3)配件较多的设备要一一登记,避免设备虽然收回,但丢失很多配件的情况;(4)在租赁设备时,管理人员最好在设备上贴以简单的使用说明,避免使用人员错误操作,损坏设备。2.2安全风险管理。在医院中的安全风险通常指的是医疗技术的使用给患者和使用设备的人员带来伤害的可能性。因此,医疗安全和风险防范至关重要,不做到安全,就没有质量可言,更没有效率可言。急救设备常常用于突发疾病的救治和诊断,所以它的使用常常伴随着高风险。医疗设备的风险管理通常分为3个部分:(1)风险分析,指的是对可能引起的伤害的概率大小进行估计;(2)风险评估,指的是对造成伤害的概率和伤害程度进行评估;(3)风险控制,指的是利用反馈机制控制医疗设备的安全风险。2.3深化保养、维修、质控管理。2.3.1制定科学的预防性维护的方法。预防性维护工作越来越重要,为了科学有效达到其目的,我们认为可以将风险管理理论与预防性维护工作相结合,通过风险管理理论可以确定预防性维护工作的周期值,相关人员可以制定科学的维护计划,根据该计划进行预防性维护工作并随时做好工作记录。这样使得预防性维护工作更加科学规范,使急救设备质量得到保障,为医护人员的抢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2.3.2提升急救设备技术保障水平。急救设备的实用性非常重要,它对维护要求和维修后的安全性要求非常高,要求维修人员对设备的原理构造和操作方法的熟悉程度非常高,而且要求维修人员有丰富的维修经验,可快速到达设备损坏的现场并对设备的故障原因做出快速的判断以及进行维修。要想进一步提高急救设备技术保障水平,一方面,维修人员要学习新维修知识和先进的维修技术,提高维修效率和水平;另一方面,医院方面应该多购置一点易损坏和使用频率高的设备。2.3.3开展质量控制工作,保障医疗安全。医疗事故多由医疗设备的质量出现问题所引起的,因此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工作及其重要,只有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医疗设备的质量问题,才能为医护人员的诊断和救护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开展设备的质量控制工作,就是督促医疗工作中医疗设备的使用合乎技术标准和要求,随时处于安全、有效的工作状态,这样才能保障医疗安全。2.4急救设备应急预案建立与实施。2.4.1建立应急预案的必要性。医院中随时都可能发生多种多样的突发事件,这时如果发生急救设备短缺、设备的能源供应不上、急救医疗设备发生故障等情况,那么就可能造成无法想象的后果。因此,为了减少科室可能面临的压力,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应急预案非常有必要。2.4.2建立完善的应急组织体系,处理突发事件。供应中心的管理人员组成处理突发事件小组,其主要负责急救设备的更换和运输、讨论,并制定科学有效的应急处理的最佳方案、检查设备的损坏程度以及是否还能正常工作、宣传急救设备的重要性以及定期进行应急预案的演练、定期总结汇报意见和建议。

  医院为了保障急救设备的质量和工作状况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保障医护人员医疗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减少意外情况发生率。通过集中管理急救医疗设备,完善设备管理体系,不仅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还可以加强设备管理人员和医护人员的沟通,从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医疗设备故障问题的发生。

  [1]陈姿如,罗建,陈礼明.医疗设备质量管理的思考[J].医疗卫生装备,2013,34(10):118-119.

  [2]宋晓英,张静,张晨霞.加强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提高医院医疗质量水平[J].医疗卫生装备,2013,34(8):108.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多个学科领域渗透性增强,现代医院管理工作正朝着现代化管理模式发展。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迅猛发展,现代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固定资产占比逐渐增高。医疗设备的合理使用,能保证患者诊疗工作的有序开展,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想要充分发挥现代医疗设备的应用优势和作用,需要注重开展定期维修和管理工作,保证其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现代医院运行过程中,大多使用先进化、精密化仪器开展治疗工作,给患者提供良好的服务。医疗设备作为医院重要的固定资产,在衡量医院的总体医疗水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不仅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医院硬实力,还可推动各项医疗服务的顺利开展,是教研活动取得良好成效的重要基础。科学化利用现代医院医疗设备,加强日常维修养护工作,可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增强医疗设备的总体应用效果,同时还能保证固定资产的完整性,促进医院总体服务质量持续提升。现代医疗设备的使用影响着医院正常诊疗工作的开展。因此,应提升现代医疗设备的总体应用水平,以促进其更好地服务于日常医疗工作。医院为了强化服务效果,不断引进先进化的仪器和设备,使医疗设备的种类和数量呈现大幅度增长,这对于医疗设备的实际应用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通过开展现代医疗设备的维修与管理工作,保证各项设备都能拥有正常的使用效果,从而良好适应各种医疗工作,促进医疗活动顺利开展。此外,科学的管理措施能促进医院的信息化、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1]。

  2.1创新维修管理理念和方式。维修管理工作的执行效果关系到医疗设备的后续使用情况。开展现代医疗设备的总体维修管理工作,需要能够不断创新和转变维修管理工作的理念和模式。2.1.1转变管理理念。以往医院维修医疗设备,多是在设备出现突发性故障后才实施,而这些设备一旦出现故障,检查和维修会花费较长时间,从而影响正常诊疗工作的开展。因此,应全面树立状态检修的意识,做好细致全面的维修管理工作,将预防性维护的工作理念作为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的重要准则,积极推进各项维修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预防性维护主要包括以下两点。(1)开展日常维护工作[2]。医疗设备操作人员在使用完设备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和管理,且每天都需要记录医疗设备的实际运行参数,与医疗设备的设定参数进行比较,一旦发现不良情况,及时报修处理。此外,医疗设备操作人员需要重点观察医疗设备的温度、湿度等外在条件,观察设备周边和表面是否保持清洁,以及使用功能是否正常。(2)定期维护工作。该项工作是由专门维修人员开展的测量和检修工作,以状态性检修工作形式,观察各项设备是否保持正常的运行状态。如高频电刀需要时刻保持最佳的运行状态,维修人员需要定期维护,测量电刀的技术参数,若在检修中发现其技术参数和既定参数不一致,需检修人员加以检修处理,从而推进高频电刀设备的正常运行。2.1.2创新维修方式。结合医疗设备一些常见的故障,可以不断创新维修方式。首先,维修管理医疗设备的过程中,面对一些较难买到的零配件,医院技术人员、维修人员可以开展研究工作,自行加工制作相应的配件;对于一些购买价格过于昂贵且有良好替代条件的构件,可以经多次实验,选择最为适合的设备构件[3]。以上工作进行中,需要充分评价各项构件、配件应用情况,保证设备构件能够符合医疗设备的使用标准。其次,电子线路板是医疗设备运行中经常容易出现故障的部分,维修人员可以在理解原有线路的基础上,自行设计电路板,使其能发挥良好的替代作用[4]。2.2建立健全维修管理制度。维修制度的全面落实,能够科学指导各项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结合医院现有维修管理制度中存在的不足,需要建立健全维修管理制度,使其更好地符合现实工作情况。(1)明确医疗设备的具体维修管理流程。从医疗设备实际使用情况出发,遵照报修处理流程的各项要求,及时做好设备的维修和管理工作。见图1。(2)明确划分职责范围和工作内容。维修管理人员应结合医疗设备的运行情况,划分实际工作,保证定岗到责、定岗到人。维修人员要参与到医疗设备的场地准备工作中,特别是在生产厂家开展医疗设备安装和调试工作时,需要有维修工程师全程在场,从而充分掌握医疗设备的工作原理及运行性能,了解各项设备的运行状况,并明确维修保养规则,确定后续维修管理工作的基准[5]。(3)开展医疗设备的主动巡视工作,构建管理制度。维修人员应和各个科室保持密切联系,定期开展设备检测工作,重点监控大型器械的完好率和使用状态,通过开展开机检测、定期巡查活动,及时发现故障存在部位,并加以处理[6]。2.3加强维修管理信息化建设。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做好日常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的记录,形成电子化档案和纸质版档案,并纳入数据库信息体系中,为后续开展管理工作提供信息支持。数据库体系中需要包含医疗设备的维修申请信息、准确描述设备的故障表现信息、维修方式的使用信息,以及设备巡视信息。2.4提高维修人员综合素养。维修管理人员应加强基础知识学习,更新自身的技术数据库,提升自身的维修技术水平。医院通过开展定期培训教育工作,给维修人员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从而更好地满足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需求。医院应不断加大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方面的投资力度,设立专门管理机构,负责日常维修和管控工作,并持续开展定期交流会和培训活动,提升维修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从而提升维修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

  缺乏完善合理的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制度及大量专业性的医疗设备技术性人才,是影响医疗设备良好使用的重要因素。全面推进现代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应从医疗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出发,结合医院管理制度,设立科学性的维修管理机制,并创新维修管理理念和方式,健全管理体系,同时还要加强维修管理信息化,提升维修管理人员的综合水平。现代医疗设备维修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能提升各项医疗设备的使用效果和运行水平,从而为医院的高质量医疗服务奠定基础。

  [1]董欣媛,石矛盾,高敏,等.现代医疗设备的维修与管理[J].医疗装备,2018,31(3):88-90.

  [2]康春江.医院医疗器械维修难点与管理手段现代化[J].科技致富向导,2015(2):327.

  [3]周忠军.医院医疗器械维修难点与管理手段现代化[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4,20(1):80-82.

  [4]吕俊.现代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管理维护方法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5):141.

  [5]黄兴建.浅谈医疗设备维护保养中的问题及管理措施[J].现代妇女:医学前沿,2014(5):134.

  当前是一个信息化技术时代,我国医疗行业建设发展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作为医疗机构经营管理过程的重中之重,是一项必不可缺的关键内容,直接关系到医疗服务人员能否正常通过使用医疗设备展开对患者的检查治疗,科学总结出患者的实际身体情况,并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因此,现代医疗机构在优化改造升级医疗设备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对设备的日常管理维修工作,将设备维修管理作为相关人员的重要考核内容,有效提升管理人员的设备管理维修意识,充分保障医疗设备能够处于正常状态被投入使用,不会影响到广大患者的科学诊断和治疗。

  1.1医疗设备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当前一些医疗机构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开始纷纷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但是这些医疗机构在设备管理观念上较为落后,它们往往只重视医疗设备的采购,一定程度忽视了日常管理维修工作。医疗机构未能够建立起科学完善的管理体制,优化内部员工组织结构,各部门职能分工不够明确,从而导致内部医疗设备采购、管理以及维修使用等环节相互脱离,这样无疑会造成医疗设备运行管理成本的增加,并且不利于各个管理工作环节有条不紊的进行。除此之外,医疗机构未能够结合自身医疗设备运行管理情况,合理制定出完善的设备管理规章制度,切实落实好各项管理措施,医疗设备管理人员通常只是凭借自身长期实践工作经验展开设备维修调试作业,这样将无法充分保障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知识。一些医疗机构未曾针对设备管理维修管理工作专门成立监督管理小组,安排专业人员对该项工作进行有力监督控制,有效采取一定奖惩措施,将责任落实到相关工作人员上,从而容易发生相互推卸责任的情况,医疗设备整体管理维修水平较为落后。1.2医疗设备档案与配件管理水平滞后。当前在医疗市场上存在较多医疗机构不够重视医疗设备日常维修管理档案的建设工作,未曾针对设备各类线路图和技术说明等各类档案资料安排专人人员进行保管,并科学有效构建详细完整的档案管理目录。在医疗机构内部医疗设备管理维修中,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重要内容,医疗设备线路图、维修手册以及技术说明手册等资料是设备管理维修技术人员展开设备检修维护的重要依据,如果他们无法掌握获取到设备相关信息资料,将会大大提高对各项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难度。医疗机构内部医疗设备管理维修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未能够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及时详细记录好维修时间和维修内容。此外,医疗机构管理部门才采购医疗设备时容易忽视设备售后维修和维修说明等内容,从而导致医疗设备档案缺失,管理维修人员缺乏科学参考依据,这样就难以严格按规范要求展开档案数据信息的填写记录。而对于医疗设备配件的管理工作,由于缺少高效供货渠道和途径,医疗设备管理维修人员往往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去找寻更换原件和配件,降低整个设备管理维修效率。1.3医疗设备管理维修人员专业能力与素质偏低。存在一些医疗机构管理领导并不重视医疗设备日常管理维修工作,未能有效组建起高能力、高素质的医疗设备管理维修人才队伍,目前内部医疗设备管理维修人员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偏低,无法坚决履行好自身的职责,充分保障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高质量性。医疗机构缺少对医疗设备管理维修工作方面的投资,未能安排管理部门定期组织相关维修人员参与专业化的培训教育工作,不断提高这些员工的专业管理维修业务能力和素质,促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运用各项先进的医疗设备管理技术与方法,在第一时间发现设备故障问题,并采取安全有效解决措施,避免医疗设备在处于故障状态时被投入使用,影响到对患者的正确诊断和治疗效果。部分医疗机构在医疗设备出现各种故障后,无法及时安排专业维修人员展开检修处理工作,内部维修管理人员能力有限无法应对一些棘手问题,此时就需要通过通知厂家调人过来进行售后维修服务,这样不仅会延长医疗机构内部医疗设备故障的维修处理时间,阻碍到机构医疗服务的高效性,造成对医疗机构声誉的影响,还会导致医疗机构设备维修管理成本的增加,不利于机构建设管理稳定持续的发展。

  2.1健全医疗设备管理机制。在医疗行业发展新形势下,医疗机构管理部门要及时转变自身管理工作理念,高度重视内部医疗设备管理维修工作,科学有效健全医疗设备管理机制。首先,医疗结构要根据自身经营管理规模和设备使用管理情况,科学制定出专业完善的医疗设备管理规章制度,结合以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解决措施,从设备采购、安装调试、使用维护检修等不同环节展开实践优化管理工作。医疗机构要专门成立起设备管理维护小组,健全管理领导层,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将责任切实落到到具体部门岗位职工上,科学明确职能分工,协调好各个部门管理工作。此外,医疗机构要不断加强对医疗设备管理维修的监督控制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还要持续完善医疗设备管理体系流程,补充规范管理规章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保障医疗机构各种类型设备安全稳定的持续运行,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打下扎实的工作基础。2.2强化医疗设备档案及配件管理。在医疗设备日常管理维修工作中,医疗机构必须强化设备档案及配件管理工作,以此为医疗设备管理维护打下良好服务基础。医疗设备管理部门要专门安排工作人员负责对设备相关档案信息资料的整理分类,并实施专柜保管工作,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起完善的档案管理目录,方便设备管理维修人员调出档案信息资料进行设备检修管理,提高医疗设备检修维护综合水平。此外,医疗设备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设备功能采购配置与售后服务、核心配件等管理工作,确保能够通过不同渠道快速获取到设备维修需要更换的核心配件,确保售后服务厂家能够在第一时间提供设备配件,高效解决医疗设备故障问题,促使设备能够正常稳定的运行。2.3组建专业医疗设备管理维修人才队伍。人才是任何机构保持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医疗机构要想最大程度提升内部医疗设备管理水平,充分保障医疗服务质量,就必须积极有效组建出专业的医疗设备管理维修人才队伍。医疗机构管理部门要结合自身发展规模和设备管理情况,合理选拔引进高能力、高素质医疗设备管理维修人才,并定期组织维修管理人员参与专业化培训教育工作,确保能够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促使他们可以坚决履行好自身的职责,灵活运用各项管理技术与方法展开设备的日常检修维护管理工作,提高内部设备管理水平。除此之外,医疗机构要适当提高对设备管理维修工作的投资水平,通过邀请社会专业学者到机构进行讲座交流,传授讲解最新医疗设备管理经验和方法。亦或者是医疗机构可以根据管理维修人员日常工作,给予表现优秀人员外派学习机会,这样能够确保维修人员及时获取到最新医疗设备管理维修技术信息,不断改善内部设备管理维修水平,并在机构内部形成良好的氛围,调动起每个管理维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综上所述,现代医疗机构要想保障自身建设稳定持续的发展,为广大医疗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就必须高度重视医疗设备的日常管理维修工作,确保医疗设备能够正常被投入使用,提高患者诊断医疗服务水平。医疗机构要积极完善医疗设备管理体系,健全医疗设备管理规章制度,并组建起专业管理人才队伍,切实落实好各项管理措施,保证医疗设备的高效稳定运行。

  [1]方奕海.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几点问题与对策[J].装备管理与医疗信息化,2016(03):52-53.

  [3]韩承军,杨广智.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科学管理,2017(03):21-23.

  现代医学技术不仅体现在医务人员的医学知识和实践经验,还体现在医学装备和技术方面。在医院中开展医疗、教学、科研等活动离不开医疗设备,要想提高医疗质量医疗设备范文10篇,医疗设备也是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医疗设备的数量在不断增多、功能也在不断增强,确保了现代医院能够为患者提供基本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随之而来的是医疗设备的安全使用问题。从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考虑,科学控制医疗设备的质量,确保医疗设备能够安全、稳定运行、提高诊断精确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医学计量是提高医疗设备安全、有效和准确可靠性的有效手段,开展医学计量活动,目的在于保证人体生命体征参数和用药计量等计量单位的统一,确保量值的准确可靠传递。医学计量集计量学知识、技术能力、物质手段和法律保证为一体,能够为生物医学的研究以及临床医学的发展提供保障[1]。医学计量属于计量学范畴,随着计量学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延伸而发展起来。医学计量检定确保了医学领域计量单位的统一,提高了医疗设备检查人体各种参数的准确性,患者的准确诊断和治疗有了保证。

  2.1医学计量为质量控制提供保障。医疗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是现代医院正常开展医疗工作的保证,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目的是保障医疗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最大限度降低设备的出错频率。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技术基础和重要保障是医学计量,两者的有效结合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并且能够为治疗提供依据[2]。在现代医院的质量控制管理内容中,医学计量是重要内容。在医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医疗测试技术也在快速发展,科学进行医学计量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规范性和法制性,实现科学治疗。当前很多医院出现误诊现象,原因在于没有进行医学计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2.2医学计量可以具体质量控制指标。为了确保医学实验成功率,医院往往会借助于大量的计量仪器来进行数据分析,此外,很多医疗设备在投入使用之前也要进行医学计量检定。医院在接收新购置医学仪器之前,要通过医学计量进行检定和实验,确保接收的医疗器械的质量[3]。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需要通过控制很多具体指标来完成,这些指标都能够通过医学计量表现出来,如图-1所示,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关键环节示意图。医院会定期对院内的医疗机械进行计量和检验,详细记录检查过程和结果,对医疗器械不同工作状态下的参数和性能进行比较,确保医疗设备的质量。医院中不同的医疗器械,性能不同,对其进行医学计量的过程中要注意区分,避免误测。综上所述,医学计量与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保持着密切关系,两者相辅相成[4],不会产生任何冲突和矛盾。

  3.1科学诊断治疗的基础保障。在计量测试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方面使用计量器具的次数频繁,同时医疗诊治方法也发生了很大转变,由传统的经验诊治转变为经验判断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医学临床诊断的正确性和规范性。医学计量发挥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医疗诊治方面,还体现在对设备的检定方面,具体表现在医学计量对医疗设备的性能和参数进行检定,提高了医疗设备的质量,有效预防了漏诊和误诊现象的出现。3.2为医疗设备质量管理提供量化指标。现代医院通常会医学计量,对需要强检的医疗设备进行周期性检定,检定过程中需要原始的设备记录和检定证书,这些都是进行医学计量的必要条件。医院在医学计量过程中,对比分析不同时间检定的数据,从而做到科学掌握医疗设备的性能以及参数变化情况,从而确保设备能够得到良好的预防性维护,促使医疗设备始终处于稳定运行状态[5]。

  当前医学计量的现状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是监管方面;第二是设备质量控制方面。监管方面,部分医院没有形成较强的计量监管意识,一味追求硬件建设,不重视医疗设备的医学计量,并且医疗设备的医学计量标准不统一,现有的设备质量检测人员水平欠缺,院内也没有完善的计量组织结构;设备质量控制方面[6],当前,部分中小型医院没有对医疗设备进行质量控制,主要体现在医院内部的医学计量工作人员无专职技术人员担任,而是由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或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兼任,计量人员的人数与繁多的医疗设备产生了矛盾,导致现有的医学计量人员没有过多的精力监管,多数情况下只进行设备的维护、维修和管理工作,医疗设备计量漏检,超周期使用现象严重。

  5.1全面提高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认识。现代医院进行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管控,第一,要提高医院领导对设备质量控制重要性的认识;第二,要加大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宣传和引导的工作力度;第三,医院领导要起到带头作用。具体做法为:现代医院要建立以院长为领导的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建立并健全设备质量控制管理制度,医院领导要带头从自身做起;定期组织全员人员参加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设备质量安全意识;带头做好设备质量控制的每一个细节,领导与员工共同努力,实现对医疗设备质量安全的适时监控,使设备质量控制成为医院重要工作。通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提高医院领导以及工作人员对医疗设备质量安全的控制意识,从而加强医院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加大医学计量宣传力度,让全体工作人员都能理解医学计量的意义,了解医学计量的内容,提高对医学计量的认识,树立正确的计量法制观念,强化计量管理意识,促使医学计量不仅落实到言语上,更落实到行动上,从而切实推动医学计量的发展。5.2落实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和检修制度。医院需要对医疗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这样可以保证医疗设备能够始终处于稳定运行状态。医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问题,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要定保养和维护医疗设备,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问题,做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设备进行科学校准,特殊设备或计量工作,可移交至国家计量单位进行检定,确保医疗设备的质量。

  [2]李恒吉.基于灰色理论的医疗设备采购评标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

  [3]叶海荣.医学计量在医疗设备验收、维修中的作用和实施[J].医疗装备,2011,24(12):53.

  [4]杨蕾.质检总局加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和监督管理[N].中国质量报.2014-12-22(001).

  [5]赵贵祥.落实医学计量内部审核制度,促进医疗设备质量控制[J].中国医疗设备,2011,26(3):5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