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7部门发文医疗器械迎新风口

  开元棋脾     |      2024-02-13 20:22

  近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多条内容与医疗器械产业直接挂钩。

  《意见》指出,重点推进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六大方向产业发展。

  其中,未来健康领域前沿部署新赛道包括:加快细胞和基因技术、合成生物、生物育种等前沿技术产业化,推动5G/6G、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新型医疗服务,研发融合数字孪生脑机交互等先进技术的高端医疗装备和健康用品。

  现阶段,AI医疗器械的研发与转化已经进入活跃期。以辅助诊断为例,在人工智能技术的介入下,医学影像类设备的性能将再度攀升,多临床场景都将因此受益。

  据亿欧智库梳理,截至2023年7月5日,NMPA共批准了70个人工智能医学影像三类证,从诊疗流程上涵盖了辅助诊断以及辅助治疗两大类,辅助诊断涉及冠脉、肺结节、骨折/骨龄以及眼底等部位,辅助治疗主要涉及放射治疗的相关产品。

  据新华社报道,埃隆·马斯克旗下的脑机接口公司“神经连接”28日进行了首例脑机接口设备人体移植,移植者目前恢复良好。

  “神经连接”公司成立于2016年,专注于植入式脑机接口设备研发。该公司表示,这种设备植入大脑后能够读取大脑活动信号,希望可将其用于治疗记忆力衰退、颈脊髓损伤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帮助瘫痪人群恢复与外界沟通的能力,甚至重新行走。

  此次,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发布《“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中也明确提到:围绕神经系统损伤、损伤后脑认知功能障碍、瘫痪助行等康复治疗需求,突破脑机交互等技术,开发用于损伤康复的辅助机器人产品。

  基于脑机交互技术,医疗领域的智能可穿戴设备获得了更大的发展方向以及落地空间。在政策鼓励的加持下,相关赛道有望迈入发展黄金期。

  金融支持方面,《方案》指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加大投入,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带动更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完善金融财税支持政策,鼓励政策性银行和金融机构等加大投入,引导地方设立未来产业专项资金,探索建立风险补偿专项资金,优化风险拨备资金等补偿措施。

  伴随医疗需求高速增长,医疗设备呈现出精准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AI+医疗”概念的热度也一直居高不下。据蛋壳研究院统计,2022年8月31日—2023年10月31日期间,医疗AI板块一共完成了170笔融资,融资总额161.24亿元人民币。

  从2009年开始,迈瑞医疗就开始探索并尝试将AI与其医学影像、体外诊断和生命信息与支持三大产线相结合。“瑞智联”、 “瑞影云++”、“迈瑞智检”等“三瑞”IT 生态方案逐步开始尝试更多的智慧化功能,从信息化层面协助医院和医护人员实现精准诊疗和高效管理。

  联影医疗旗下公司联影智能以自身全栈全谱应用为基础国家7部门发文医疗器械迎新风口,基于“将AI场景化覆盖”的思维,让自有AI应用的边界进一步消弭,重磅推出基于多场景、多疾病、全流程、一体化的六大融合解决方案,覆盖胸痛、卒中、骨科、泛血管、县域协同及体检六大领域。

  CT起家的东软医疗也在医学分析、影像标注、辅助诊疗、生物识别和智能化VTE等方面的多点布局。去年东软医疗发布的CT全流程AI解决方案,兼具了AI扫描、AI重建和AI诊断三大功能。

  前沿技术的背后是庞大的研发成本,如果技术创新与商业转化无法实现平衡,企业的经营就会受到风险冲击。

  任何新技术的应用都有一段不短的市场观察期,以严谨为生的医疗领域更是如此。现阶段,国内医院、患者对于AI医疗的认知还处于初期阶段,非头部医院的付费意愿也相对偏低。

  根据2022年医学人工智能大会上披露的数据,当前三级医院拥有AI产品占74%,二级医院为32.5%,基层机构仅有10%左右。

  此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大数据紧密相关。由于病历记录、设备参数等标准不够统一,再加上各医疗机构间的数据共享存在壁垒,现阶段的数据收集成本较高,且在质量方面还有提升空间,AI医疗的产品研发与商业转化也被此影响。

  但在足够诱人的市场前景面前,现有困难只是最基本的进场考核,最先突破先行者就能获得更丰厚的回报。

  根据易观分析发布的《中国医疗健康人工智能行业应用发展图谱2023》,我国医院医疗信息化投入逐年提升,预计每年投入0.3%-2%的收入,且仍有相当比例投入到硬件基础建设部分,这距离发达国家3%-5%的水平仍存差距,从信息化到智能化的升级仍然是AI全面渗透的重要基础。

  此次工信部等7部门联合发布的《意见》,将“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新型医疗服务”列为重点任务,并在统筹协调、金融支持等方面提供了明确的保障措施。fei-tex.com